资讯中心

启幕水务行业黄金时代“水十条”成下一个风口

2015/6/5 9:27:21
55917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Ivy
关键词:污水处理设备工业污水处理设备水十条
导读: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水污染已成为中国眼下环境资源治理的当务之急。
  【中国环保在线 市场行情】“水十条”带给环保产业的机遇到底有多大?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日前给出的答案: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

  
  启幕水务行业黄金时代 “水十条”成下一个风口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水污染已成为中国眼下环境资源治理的当务之急。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资料,我国水环境质量差,局部水资源过度开发,已超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此外,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全国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饮水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
  
  近期由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经由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编制,正式开启“铁腕治污”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水十条”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国家积极倡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以PPP模式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力度;国务院另外发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也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据相关模型测算,在未来五年内,“水十条”相关投资规模将达两万亿,以上都将对中国现今的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影响,让水务市场的拓展空间更为乐观。
  
  政策持续加码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在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后,“水十条”终落地。业内普遍预计“水十条”撬动政府投资总额将达到2万亿,而全社会投资总额有望达到4万亿以上,将成为2015年环保投资的重要主线之一。
  
  与此同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两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实施意见》。《意见》包括鼓励水污染防治领域推进PPP工作,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厂网一体和行业“打包”,实现组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意见》提出,完善制度规范,优化机制设计,在水污染防治领域形成以合同约束、信息公开、过程监管、绩效考核等为主要内容,多层次、一体化、综合性的PPP工作规范体系;转变供给方式,改进管理模式,加强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政策引导,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资本投资环境;进水污染防治,提高水环境质量,优化水资源综合开发途径,创新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市场人士认为,从政策层面看,未来一段时间内鼓励政策有望继续出台,政策暖风料将持续吹入水务PPP模式中。随着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在用水、节水、治水方面的建设和监控会大大加强,水污染治理板块将迎来发展机遇,也为污水处理概念股带来上涨契机。
  
  将拉动GDP增长5.7万亿元
  
  日前,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明确表示,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9万亿元,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4万亿元。业内表示,这将给社会资本吃一颗“定心丸”。
  
  此前,业内流传着一项统计数据,即按照“水十条”要求,完成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约4万亿-5万亿元,其中,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大头”将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投入,并以此来撬动整个治水市场。投资量如此巨大,到底能为社会资本带来多大收益?每位业内专家屡屡给出的答案都是:规模很大,但具体不确定。
  
  因此,本次赵英民披露的数据格外引人关注。赵英民进一步表示,随着治理领域的不断扩充、治理对象的不断增加、监管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环保责任的不断落实和执法监管的不断强化,在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咨询服务、环境技术服务等领域必然会面临急剧上升的市场需求,不仅需要提供传统的污染减排的解决方案。
  
  同时更需要提供环境质量改善的解决方案;不仅要为工业企业的集中污染防治提供支撑,也要为农业源、交通源等的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清洁能源发展与替代等提供支持,还要为政府环境监管、社会环境教育等提供支持。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面临日益增多的发展机遇。
  
  在本次环保部真正测算了“水十条”拉动的各类经济收益,尤其是直接购买环保产品和服务的体量之后,多家水污染治理企业表示出积极的态度,认为这令其更加看好未来的市场。但对于未来的投资形式,企业仍然比较坚持利用PPP的模式。在碧水源公司常务副总裁、董事何愿平看来,PPP符合目前国内水污染治理企业的发展需求。
  
  PPP解渴治污融资难题
  
  众所周知,2015年是“水十条”落地并全面执行的年,行业发展将进入加速期。
  
  随着PPP模式的推广,污染治理领域的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得到有效缓解,有资本、技术、服务等优势的环保企业将面临更加公平和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订单获取方面将有明显竞争优势,有利于个股做强做大。
  
  事实上,亦有业内人士认为,PPP项目结构较为复杂,项目自发起到双方签订合同,需要详尽地测算、论证和谈判,准备时间长,并且社会资本往往对于政府的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持保留态度,对于二三十年的全生命周期内政府的信用有顾虑,同时金融机构的参与途径亦不清晰。由于贷款等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高达70%至80%,因此项目融资的成败对于PPP项目具有决定性影响。
  
  在万邦达的案例中,PPP模式成了其实现跨越式成长的良性刺激。作为市政环保领域的新业务,万邦达运用PPP模式先后斩获芜湖市和乌兰察布市项目大订单,项目总规模合计达到约86亿元,为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的8倍以上。
  
  事实上,PPP这块蛋糕是否诱人,关键要看回报率和安全性,而这些均需要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
  
  PPP项目中并不乏二三十年的建设期的,呈现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不高的特点。“新官不理旧账”、“改变游戏规则”都成为过去PPP项目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前期进行物有所值等判断基础上,仍需要根据政府和企业的能力和责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也有专家建议,还应同时建立灵活的退出机制。如果项目运营出现问题,需要对资金设立出口。
  
  另外,PPP项目一般时间较长,应根据成本完善调价机制。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中国PPP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洁认为,“定价是有一个标准和原则,就是价格的调整机制,几十年不变不科学,变得太频繁也不科学,理想的状态是让私营资本盈利但不暴利。”
  
  (本文资料来源:网易新闻、中国证券网、北京商报、每日经济新闻)

热门评论

上一篇:国家态度重视转为行动 环保行业迎重大历史机遇

下一篇:有限资金购买无限服务 PPP却非市场“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