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说明:
废水从车间排出后含有大量悬浮物质,这些悬浮物质直接进行处理系统,不仅会影响到废水的处理效果,而且还会对系统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以去除。废水从车间排出后通过回转式格栅,将大颗粒悬浮物质去除,然后进入初沉池汇总。由于废水是间隙式排放,水量及水质都不稳定,采用调节池可以有效调节废水的水量和水质。
废水由调节池调节均匀后用水泵打入气浮分离设备,由于废水排出时偏酸性,因此在此需要进行pH调节。在气浮净水池的反应区利用pH控制仪控制加入适量氢氧化钠,调节废水pH值到后续反应及生化处理范围,然后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小颗粒悬浮物。经混凝反应后的废水进入气浮池主体,用溶有大量气体的水作为工作液体,在骤然减压时释放出无数微细气泡与经过混合反应后絮凝物粘附在一起,使其絮体的比重小于1,从而浮于液面之上,形成泡沫(即气、水、颗粒三相混合体),使污染物质得以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效果。废水经气浮处理后大大降低了废水的污染负荷,不仅去除了悬浮物质,降低了COD浓度,而且对于色度也有较高的去除率,然后进入厌氧酸化池进行生化处理。
厌氧酸化池内设计MLSS=4000mg/L(混合悬浮液固体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RT=16h。厌氧酸化池通过在其底部形成的污泥床,污泥床内生存着大量的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将进水中的颗粒和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在水解细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物质。在酸化段,水解菌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水中的大分子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
废水经厌氧酸化处理后,依高程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在接触氧化池内安装有大量软性填料,在填料上附有很厚的好氧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废水经过这些生物膜时,好氧微生物会将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迅速吸收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接触氧化池中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氧由风机供给,气水比为20~30:1。系统设计污泥龄SRT=10d,为保证整个生化系统的微生物量,在接触氧化池后设有一沉池,将活性污泥沉淀下来,采用水泵将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酸化池,回流比r1=50~99% ,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氧化池出水一部分也回流到厌氧酸化池,回流比r2=100~300%,使未能降解的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去除。
处理水自一沉池排出后进入反应池在此加入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剂进行絮凝反应,生成大量矾花,然后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水进入过渡池,用水泵打入机械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进行两级过滤,最终使出水各项污染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在反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pH控制仪,一方面有效控制药剂的投加量,避免产生药剂加多或减少,另一方面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避免产生事故排放。
整个工艺把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降解COD、BOD有机地结合起来。厌氧酸化为好氧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必要预处理,而好氧则延续和加强了厌氧酸化的降解作用。厌氧酸化池在接触氧化池之前,一方面可减轻接触氧化池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接触氧化池设在厌氧酸化池之后,可使厌氧酸化处理后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
在气浮、生化处理及絮凝沉淀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污泥,而这些污泥含水率高,各种污染物的浓度也非常高,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必须加以有效处理。一般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有机物成份比较高,经脱水可以用于堆肥或加工为养殖饲料,但是在本处理系统中污泥大部分产生于前期气浮和后期的絮凝沉淀阶段,可利用价值低,所以需要采用填埋、焚烧等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时首先将各池中的污泥排入污泥池(在本处理系统中,气浮随时排泥,只要有水处理就需要排泥;二沉池排泥也比较频繁,一般每天需排泥二到四次,也可根据需要来定排污次数;而生化处理各水池排污非常少,每半年或一年才排污一次,也可根据需要确定),然后利用污泥泵将污泥打入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使污泥形成含水率在70%以下的泥饼,干泥装袋后集中处理,避免二次污染,而滤液回流进入废水调节池重新进行处理。
该废水处理系统操作运行简单、耐冲击负荷高、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能有效的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脱除水中的色度等。当生化处理系统运行状况出现故障时,可强化前处理及后续处理系统,限度的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降低系统故障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所以本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的减少对周围水体排放的污染物,改善水体水环境,将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