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生产厂家厂商性质
武汉市所在地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很强的灭菌消毒、除味、去色、降解有机物的特性。应用臭氧进行消毒净化,具有无毒、无害、无任何残留的特点,臭氧被誉为是当前世界上zui洁净的消毒剂。经臭氧处理后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国外,臭氧在水产方面的应用有较多的报道,自 1929 年开始就有人撰文发表臭氧在水产养殖及加工中应用效果的文章,其后的几十年间众多学者应用臭氧在水产养殖、幼鱼培育、病害防治、控制赤潮及灭菌消毒以及水产晶加工、贝类净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多方面应用。面对我国水产业的发展趋势,臭氧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结合水产行业的特点对臭氧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水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臭氧的消毒与净化作用
1.1 臭氧与无机物的反应 :臭氧与氰化物、锰、铁、硫化氢、亚硝酸盐都会发生氧化反应。
1.2 臭氧与有机物反应
臭氧同有机物反应一般有两种途径。一为直接反应。即臭氧以分子形式直接同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反应;二为间接反应,即臭氧是以在水体中分解后产生的反应性很强的一系列自由基中反应zui强烈的是 OH - 。
Hoigne and bader 证明, PH 偏低时反应趋于间接反应。水体中的无机量对间接反应起抑制作用,因为他们极易同 OH - 进行反应,从而使 OH - 与有机物反应受到抑制。
臭氧同含氮有机物的反应,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包含腐殖物质,叶绿素,氨基酸,胺类,硝基化合物,农药等。 Laplaich(1982) 认为臭氧同胺类反应体在分子内进行重排,形成 N - 羟基胺,氮氧配体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在进一步臭氧化后形成各种醛,酰胺,酸等物质。
1.2. 1 臭氧与酚。对于水源来说,酚的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被酚污染的天然水的自净过程中,酚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缩合生成腐殖酸或氧化水解使其芳香核打开后生成一系列氧的化合物,zui终可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脂肪酸。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臭氧与酚的反应进行的非常迅速,氧化酚的臭氧消耗量为, 1 ppm 酚需要 2-4 ppm 臭氧。
1.2. 2 臭氧与农药。 当采用臭氧氧化某些农药是,在溶液得到脱嗅同时,原来的化合物也得到*破坏。 98% 的磷酰胺可分解,并生成无毒的产物(这时的臭氧浓度为 4.6 mg/mg ) . 采用臭氧的剂量为 3 mg/mg 时可将甲基对硫磷及硝基*破坏掉,这时的反应产物无嗅味。敌敌畏与臭氧反应极为强烈,当臭氧剂所消耗臭氧的数据差别较大,有的油品臭氧消耗量可达 3 mg/g. 在实践中采用氧化法及混凝法联合处理时,可以从天然水中*去除石油的剩余含量。
1.3 臭氧的脱色与脱臭作用
1.3.1 臭氧对水中的着色有机物具有氧化脱色作用,微量的臭氧也能收到良好效果,高柳等对脱色效果进行了实验。大部分天然地表水所以出现色度,是因为水中存在着带色的腐殖酸,这些物质都是高分子,多官能含氮的环状结构化合物。臭氧对于腐殖酸溶液的脱色作用(约 70% )与氧化破坏作用无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碳转换为碳酸气不超过 30% 。臭氧开始反应时煤气羟基和侧链被氧化成羰基化合物,碳酸气和挥发酸。这时所观察到的脱色过程大致可解释为,酚的羟基被氧化为相应的醌。进一步的臭氧氧化反应使起其分子在与芳香核的连接桥处断裂并生成起较弱色染色作用的白腐酸。在大剂量投加臭氧情况下,通过生成草酸的过程而发生环的破坏,从而强化了脱色的过程。
1.3.2 臭氧在水中除臭极为有效。水中的臭气物质除了工业污染引起以外,还可有微生物引起土臭,霉臭,藻臭等。据微生物研究,水中的好气性放线菌而生成霉臭;由于放线菌产生抗生物质使细菌死亡而发臭。研究结果证明,发出土臭的物质是水中微生物的代谢物质,取名为 geosmin(C 12 H 18 O 22 ), 发出霉臭的化合物称为 mucidune(C 12 H 18 O 2 )
小岛等报告,添加 4.8 ppm 臭氧,臭气度为 40 度的水能变为无臭,在小型实验装置中加入 2 ppm 臭氧,可使臭气度从 20 降到 0 。有试验证明在去除水中 25 度以下的臭气,臭氧注入率为 0.1-1.5 ppm.
1.4 臭氧对水中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1.4.1 臭氧对水中细菌的作用
臭氧对水中细菌的杀灭作用*,我们针对不同的养殖育苗生产和试验环境,进行了如试验。
1.4.1.1 海胆育苗用水杀菌试验。 1996 年 8 月在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应用臭氧水处理器进行试验,其结果见表 1 。可以看出,但臭氧投加量为 1 mg/l 时,就可以有效的杀灭海水中的细菌,其杀菌效果可以满足海胆育苗生产用水需要。
表 1 海胆育苗用海水杀菌试验
处理水量 | 臭氧投加量 | 试验 1 | 试验 2 | ||
细菌总数 | 灭菌率 | 细菌总数 | 灭菌率 | ||
空白 | 0 | 1420 个 /ml | | 12400 个 /ml | |
5 t/h | 1 g/h | 0 个 /ml | * | 30 个 /ml | 99.70% |
4 t/h | 1.25 g/h | 0 个 /ml | * | 20 个 /ml | 99.84% |
3 t/h | 1.67 g/h | 0 个 /ml | * | 10 个 /ml | 99.91% |
2 t/h | 2.5 g/h | 0 个 /ml | * | 0 个 /ml | * |
1995 年 5 月 24 日,在大连吕顺水产养殖公司,应用 FKL-G 型臭氧水处理器对水产品加工使用的地下井水进行灭菌试验,灭菌效果见表 2 。由于地下水无藻、无其他杂质,当臭氧投加量为 0.47 mg / l 时灭菌率就可达到 97.99 %, 当投加量为 0.63 mg / l 时,灭菌率近乎于 * 。
表 2 井水灭菌实验
水流量 m 3 /h | 臭氧产量 g/h | 臭氧投加量 g/m 3 | 细菌总数 个 /ml | 灭菌率 % |
31.5 | 0 | 0 | 599 | 对照组 |
31.5 | 15 | 0.47 | 12 | 97.99 |
31.5 | 20 | 0.63 | < 1 | 99.83 |
31.5 | 25 | 0.79 | < 1 | 99.83 |
1.4.1.2 河蟹育苗用水杀菌试验 .(1997 年 3 月至 5 月间,分别在塘沽区塘宁育苗场;大港区大华育苗场对河蟹育苗用水的臭氧处理灭菌效果进行了试验。在含有藻类的育苗水体中,当水体中细菌总数在 10 2 数量级以上,在臭氧投加量为 1.2 mg / 1 时,对水中的细菌杀灭率可达到 90% 以上。同时可以有效的杀灭水体中的弧菌,当臭氧投加量为 2 mg/l 时,弧菌杀灭率可达 99% 以上。
1.4.2 臭氧对浮游生物的作用
在 1997 年 3 月至 5 月间,利用臭氧水处理器对臭氧在海水中杀灭浮游生物效果进行试验。根据文献对于浮游生物,溶解臭氧浓度 0.5 — 1 ppm 便能破坏藻类原生动物。对于小型软体动物,溶解臭氧浓度为 2.2 ppm 时,处理时间 30 分钟能杀死 98% 的幼虫。在臭氧注入量为 2.2 — 3 ppm 时,能得到 50% 的杀藻结果。
1.4.2.1 臭氧对浮游动物的作用。臭氧对水中浮游生物的杀灭作用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尽管在每次试验中的水质生化条件不同,其数据有较大的差异,但不难看出水中浮游动物对臭氧反应敏感。在一般情况下,臭氧投加量为 2.08 mg / l 时,对浮游动物的杀灭率就可达到 95 %以上。臭氧投加量为 4.17 mg / 1 时对浮游动物的杀灭率可达到 * 。
1.4.2.2 臭氧对浮游植物的作用。浮游植物对于臭氧的反应似乎不那么敏感。臭氧投加量为 1.2mg / l 时灭藻率为 31 — 36% ,臭氧投加量为 2.08 mg / 1 时对藻类的杀灭率可达 50% 以上,当臭氧投加量达 4.17 mg / 1 时对藻类的杀灭率为 89 %左右。
1.4.2.3 臭氧对不同种类浮游植物的作用。臭氧对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的杀灭作用是不同的,对此我们分别在塘沽区塘宁育苗场、大港区大华育苗场进行了臭氧对蓝藻、绿藻、金藻、硅藻作用效果进行试验分析,臭氧对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作用效果差异较大,对金藻的杀灭效果zui强烈,对硅藻次之,对蓝绿藻的杀灭作用zui差。总体分析,臭氧对浮游植物的杀灭作用不但与其种类有关,而且还受其数量的直接影响。藻类的数量大,则需臭氧投加量加大。其中蓝绿藻数量大,总体灭藻率则下降。
1.4.3 臭氧对赤潮生物的作用
赤潮是指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爆发性增殖,造成海水变色。由于其生物种群不同可呈现红、褐或灰黑色。赤潮会对近岸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据质料报道臭氧可以有效的杀灭赤潮生物,分解赤潮生物毒素。 1995 年 8 月 28 日大连水产学校刘永清等在山东长岛县砣矶岛附近海域发现赤潮,并应用臭氧对赤潮生物 ( 夜光虫 ) 进行了杀灭试验,经臭氧处理后夜光虫发生粉碎性破裂。 1998 年 10 月 6 日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对渤海湾赤潮生物多甲藻进行了臭氧杀灭试验。多甲藻经臭氧处理 10 分钟后,外壳破碎解体色素*消失。
1.5 讨论与小结
1.5.1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对水中的多种化学物质有着强烈的氧化和降解作用,使水质得到有效的净化。对化学物质的降解所消耗的臭氧,与其物质的性质有关,并与浓度成正比。为了实现对水质的有效的净化,一般情况都采用过量投入法,使水中保持一定量的溶解臭氧。
1.5.2 臭氧对水中细菌的杀灭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对仅含细菌的水体只需投加少量臭氧,低于 0.5 ppm 时就可以达到 97% 以上的灭菌率。如果水中含有浮游植物及其他物质,要得到有效的灭菌则需要提高臭氧投加量。试验表明弧菌对臭氧反应敏感,一般弧菌数在 10 2 数量级/ ml 时,臭氧投加量为 1.25 ppm 就可以达到 90 以上的杀灭率。
1.5.3 臭氧对水中不同生物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对浮游动物有很强的杀灭力,在浮游生物总量较少的条件下只需投加较少的臭氧,就可以有效的杀灭水中的浮游动物。臭氧对浮游植物的杀灭是有选择性的,要对蓝、绿藻进行有效的杀灭,就需要投加大量臭氧,这是不经济的做法。有质料报道用混凝法先去除大部分藻类,再用臭氧进行后处理的方法是经济有效的。
1.5.4 电极电位是反映水质富氧与还原物质多少的一个综合指标。对于遭受严重污染的水体,因其水中还原物质多耗氧量大,即水中电极电位较低有的呈现为负值。经臭氧处理后水中还原物质减少,水电极电位明显提高,说明水向富氧化转化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加大,电位线性增加可以说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电极电位与水中各生化物质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2 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
2.1 概述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海、淡水育苗已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趋成熟,又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由于近年来工、农业污染日益严重,造成了养殖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水质污染造成水产育苗的减产或绝产、越冬亲鱼或苗种的大批死亡事件及养殖病害频繁发生,所有这些严重制约了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日趋恶化的水质环境,有关科研、生产部门在水处理及鱼病防治等方面采取措施,但使用常规水处理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养殖育苗水质。如何对生产用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改善和净化养殖、育苗水质:是今后发展健康养殖、节水渔业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水质源严重不足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多年来众多学者应用臭氧在水产养殖、幼鱼培育、病害防治、控制赤潮及灭菌消毒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多方面应用。有质料证明,应用臭氧进行水的净化消毒比其他水处理系统更具有竞争力。据质料报道,经臭氧处理后的水可以改善细胞呼吸条件,促进生物生长。用其进行水产育苗和幼鱼培育,可以大幅度降低幼苗死亡率,鱼的食物转化率可以显著提高。
在国内,臭氧在水产养殖和育苗中应用起步较晚。九十年代中期一些研究机构进行过应用试验,也有一些水产生产单位开始应用。例如:厦门海洋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利用臭氧进行了对虾养殖防病试验。辽宁鞍山、大连,山东长岛等地的一些研究、教学及生产单位在鱼的养殖,海参、鲍鱼、牡蛎和扇贝等品种的养殖和育苗进行了试验并在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目前的应用中,由于有些应用单位对臭氧性质和应用技术不甚了解,应用臭氧造成鱼类大批死亡事件也有发生。同时在国内也未见到关于臭氧在水产养殖及育苗生产的优化模式,水产养殖水处理,鱼病防治和促进生物生长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报道。我们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臭氧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找出臭氧应用的规律性,研究提出应用臭氧进行水产育苗的优化模式,研制出适用的臭氧水处理设备,这些研究和试验工作将对促进水产健康、节水养殖技术和工厂化养殖及育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 中华绒螯蟹育苗臭氧技术的研究
2.2.1 臭氧处理水培育中华绒螯蟹苗优化条件的试验研究
目前河蟹育苗工艺都采用静水充气、开放式工艺。每天需要更换大量海水,以增加育苗池中的溶解氧来改变水质污染程度,同时还需使用药物来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但到育苗后期,池底有机质沉积过多,造成池水下层氧债高,致病菌大量繁殖,水质恶化,造成幼体大量死亡。因此,利用经臭氧处理后的水体来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河蟹幼体提供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已成为河蟹育苗成败关键。
为了找出臭氧水河蟹育苗的优化条件,进行臭氧处理水量、育苗密度、换水量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因素之间作用关系,以期获得臭氧水添加量,育苗密度、换水量的合理组合、验证臭氧在河蟹育苗中的作用,总结出臭氧处理水进行河蟹工厂化育苗的优化工艺 .
该试验于 1997 年 3 — 4 月在塘沽塘宁水产育苗进行,我公司研制的臭氧水处理器,臭氧投加量为每立方米水体 1 — 1.5 g
2.2.1.1 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因素的确定: A 一臭氧水添加量: B 一幼体密度; C 一换水量。试验水平确定:每个因素设三个水平,见表 3. 试验分组方案;采用 L 9 (3 4 ) 正交表共设 9 个试验组 . 试验期间投喂饵料种类为单胞藻、蛋黄、酵母、螺旋藻粉、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 . 每天测定一次 p H 值、盐度,隔天测定一次溶解氧 .Z 1 一 Z 2 和 Z 3 一大眼幼体期间,对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耗氧量和细菌总数等指标进行测定 .
表 3 臭氧育河蟹苗试验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 | 臭氧水添加量 A % | 培育幼体密度 B 万体 /m 3 | 换 水 量 C % |
1 | A 1 0 | B 1 15.66 | C 1 20 |
2 | A 2 50 | B 2 23.49 | C 2 25 |
3 | A 3 100 | B 3 31.32 | C 3 33 |
2.2.1.2 试验结果
试验所用时间 16 天,河蟹大眼幼体出苗情况试验结果见表 4 。
表 4 河蟹大眼幼体出苗试验结果
试验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出苗(只) | 436 | 506 | 572 | 425 | 510 | 550 | 531 | 561 | 534 |
出苗率( % ) | 18.5 | 21.4 | 24.4 | 12.1 | 14.5 | 15.6 | 11.3 | 11.9 | 11.4 |
活力状况 | 正常 | 正常 | 正常 | 差 | 较差 | 较差 | 较差 | 较差 | 较差 |
2.2.1.3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
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出水质生化条件对出苗量影响的关联度,排出关联序,以直接反映出各个子序列对同一个母序列的“优劣”或“主次”关系,从而找出影响出苗量的各个生化因素间的主次关系。
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氨氮、亚硝酸盐、耗氧量、细菌总数对河蟹出苗量影响的关联度计算。设出苗量为母序列,表示为 X l (k)(k=1 , 2 ,…… 9 为试验组编号 ) 则: X 1 (k)= ( (X 1 (1) , X 1 (2) ,……, X 1 (9) ),设氨氮、亚硝酸盐、耗氧量、细菌总数为子序列,分别表示为: X 2 (k) 、 X 3 (k) 、 X 4 ( k )、 X 5 (k) ,求得关联度 R :
R=(r 1,2 , r 1 , 3 , r l,4 , r 1 , 5 )=(0.210 , 0.172 , 0.199 , 0.249)
上述结果表明,水体中细菌总数对河蟹出苗量影响zui为显著,其次是氨氮、耗氧量,而亚硝酸盐影响zui小。从表 5 中可以看出,水中氨氮、耗氧量对试验因素中的臭氧水添加量的关联度zui大,亚硝酸盐对布苗密度关联zui大。表明臭氧处理水可有效改善育苗水环境中氨氮、 COD 状况,其中添加臭氧水育苗的各试验组的氨氮、 CO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氨氮可下
降 31.59 — 31.89 %, COD 下降 30.66 ~ 45.33 %,细菌总数下降 34.17 — 58.35 %。
表 5 试验因子对应水化指标的关联度
指标 因素 | 关 联 度 R | ||
氨氮 | 亚硝酸盐 | 化学耗氧量 | |
臭氧水添加量 | 0.304 | 0.306 | 0.309 |
布苗密度 | 0.159 | 0.415 | 0.277 |
换水量 | 0.302 | 0.311 | 0.258 |
水源经臭氧处理后,阻断了致病菌进入育苗水体的途径,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生长,有利于降解有机物质,从而改善了育苗池生态环境。
2.2.1.4 因素水平优化组合分析
根据表 6 可以看出,三个指标的计算结果针对三个因素的主次顺序分别为:出苗量 A>C>B ,出苗密度 B>A>C ,活力系数 B>>A , C 。从出苗量这一指标来看,优化水平组合应为 A 3 C 3 B 3 :从出苗率指标看,应为 B 1 A 3 C 3 ;从活力系数指标看,应为 B 3 A 3 C 1,3 。对三组综合分析看,因素的优化组合应为 A 3 B 1 C 1 。
表 6 河蟹育苗试验综合分析表
指标 | 出苗量 | 出苗率 | 活力系数 | ||||||
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
K 1 | 464 | 505 | 516 | 14 | 21.4 | 15.3 | 66.7 | 100 | 77.3 |
K 2 | 526 | 495 | 488 | 15.9 | 14.1 | 15 | 77.3 | 53.3 | 66.7 |
K 3 | 552 | 542 | 538 | 17.1 | 11.5 | 16.7 | 77.3 | 60 | 77.3 |
R | 88 | 47 | 50 | 3.1 | 9.9 | 1.7 | 6.6 | 46.7 | 6.6 |
优水平 | A 3 | B 3 | C 3 | A 3 | B 1 | C 3 | A 2 , 3 | B 1 | C 1 , 3 |
2.2.1.5 分析和小结
育苗水源经臭氧处理后,水中氨氮、耗氧量、亚硝酸盐和细菌总数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降解,其降解幅度与臭氧投加量紧密相关。由于臭氧在水中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氧化能力*的原子氧 (O) 和羟基 (OH) ,能迅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杀灭细菌。因此,池中水质得到了明显净化,并且无毒、无害、无任何残留物,为河蟹幼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出苗量,是适合于河蟹育苗生产上应用的水处理技术。
从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出苗量的作用因子的主次顺序为:细菌总数 > 氨氮 > 耗氧量 > 亚硝酸盐。其中细菌是主要作用因素,尤其是厌氧的致病菌。经综合推断,布苗密度与细菌总数紧密相关。因此,合理密度是高效育苗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整体考虑,工厂化育苗全部使用臭氧水,加上换水量适当,采用合理的布苗密度即 A 3 B 1 C 1 是优化的组合。
2.2.2 臭氧在内陆水域育苗水处理工艺
1997 — 1998 年,分别在天津市大港油田钻井一公司育苗场和江苏省扬州市江洋特种水产公司育苗场进行了臭氧水处理为主的综合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前者距海岸 20 余公里,育苗水体为 1445M 3 ; 后者距海岸 200 余公里,育苗水体为 2100M 3 。水源均以盐场的卤水来配制用以育苗,用水量共为 5.6 万吨。 经臭氧处理后循环封闭使用,以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亲蟹暂养、育苗等,共培育出大眼幼体 559.5 公斤,在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具体做法如下:
2.2.2.1 水源配置和设施
两个育苗场都用车、船从海边拉运盐场的卤水。卤水盐度为 42 — 900‰ 配制成 18 — 23‰ 。盐度的水作为育苗水源。
2.2.2.2 水处理机、功能、处理量
采用我公司臭氧设备。该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其主要功能是清除有毒有害物质、杀菌灭藻、氧化部分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在育苗过程中循环使用净化水,处理水量 10 — 20 吨/小时,可按净化程度和水质要求,任意调整水处理量。
2.2.2.3 水处理工艺流程
用卤水配制育苗水源,经沉淀、过滤后进入育苗池供孵幼和培育幼体使用。育苗池排出的废海水经过滤和沉淀,通过臭氧水处理机处理,然后将处理水汇集到蓄水池,经过滤沉淀进入调盐配水池,再经过滤沉淀,并化验合格后再次进入育苗池使用,形成闭式循环。
2.2.2.4 臭氧水处理效果和产量
育苗池排出的废海水,经过臭氧水处理后,亚硝酸盐显著降解,再经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处理,其它多项水质综合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 处理净化的水质变化见表 7 、表 8
表 7 1996-1997 年度大港河蟹育苗场臭氧处理水质变化情况(处理量 5T/h )
项目 | 氨态氮 NH 3 - CN ppm | 亚硝酸盐 NH 2 - CN ppm | 硝酸盐 ppm | 浮游生物(万 /ml ) | 说明 |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
废水 | 0.514 | 0.030 | 0.101 | 22.7 | 0.08 | 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球藻 |
处理海水 | 0.163 | 0.006 | 0.230 | 0.9 | 0 |
表 8 1997-1998 年扬州市农业发展总公司河蟹育苗场处理水质变化情况
项目 | 氨态氮 NH 3 - CN ppm | 亚硝酸盐 NH 2 - CN ppm | 浮游生物 (万 /ml ) | 说明 |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
废水 | 0.14 | 0.0182 | 200 | 0.3 | 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球澡 |
处理海水( 20T/h ) | 0.135 | 0.010 | 144 | 0.1 | |
处理海水( 15T/h ) | 0.135 | 0.0064 | 100 | 0.05 | |
处理海水( 10T/h ) | 0.135 | 0.0038 | 40 | 0.02 |
水处理的目的是避免海水排放后污染环境,育苗用水的循环使用,可节约大量配制海水,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利用臭氧处理水育苗,在工艺上是可行的,效果非常明显。在河蟹育苗规模化生产中应用臭氧水处理技术后,育苗产量高而稳定。 1997 年大港育苗场生产蟹苗 183 公斤 ( 其中早繁苗 150 公斤 ) , 1998 — 1999 年扬州育苗场生产蟹苗分别为 376 . 5 公斤 ( 其中早繁苗 233 公斤 ) 和 635.5 公斤。见表 9 。
表 9 河蟹育苗(大眼幼体)产量
项 目 | 年度 | 总产量 kg | 批产量( kg ) | 育苗池水体 M 3 | |||
第 1 批 | 第 2 批 | 第 3 批 | 第 4 批 | ||||
大港油田育苗场 | 1997 | 183 | 41.1 | 91.7 | 50.2 | | 1100 |
扬州农业发展 总公司育苗场 | 1998 | 376.5 | 46.7 | 143.3 | 43 | 143.5 | 2100 |
1999 | 635.5 | 191 | 276 | 168.5 | | 2100 |
应用臭氧处理水进行河蟹育苗,一般可缩短孵化周期 2 — 3 天。同时蟹苗个体大,健壮且活力强。因此经臭氧水处理技术闭式循环使用后,节约了海水和运输费用,降低了成本,防止污染环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2.3 臭氧对海水育苗中理化和生物影响的研究
2.3.1 臭氧在海水育苗中对水质理化指标的影响
在海珍品育苗中,水质是育苗成败的的关键因素之一。伴随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赤潮的频繁发生,海水育苗面临严重的挑战。同时,在内陆地区进行海水育苗,由于缺乏海水水源,必须使用配制海水进行封闭式循环进行育苗。因此,利用臭氧水处理技术改善净化水质,是今后海水育苗水处理技术的一个方向。为此,进行臭氧对海水育苗中水质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
试验采用由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臭氧水处理机产生的臭氧水,并改变混合器的流量,从而控制投入到水中的臭氧量,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价水质状况以及对幼体作用的影响。
2.3.1.1 臭氧投加量与水中剩余臭氧的关系
试验通过 8 次采样,臭氧投加量为 (1.25 — 4.17) ppm ,剩余臭氧量为 (0.185 — 0.542) ppm ,通过前者 (x) 与后者( y )值及统计检验,见表 10 。并对相关系数 r 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现为 t>>t 0.01 (t 0.01 =3.707).
表 10 水中投加臭氧量( X )与水中剩余臭氧量( Y )的值及统计检验结果
序号 | 投加臭氧量 X ( ppm ) | 剩余臭氧量 Y ( ppm ) | X2 | Y2 | XY |
1 | 1.25 | 0.185 | 1.56 | 0.034 | 0.23 |
2 | 1.39 | 0.29 | 1.93 | 0.067 | 0.36 |
3 | 1.56 | 0.202 | 2.43 | 0.041 | 0.32 |
4 | 1.79 | 0.254 | 3.20 | 0.064 | 0.45 |
5 | 2.08 | 0.294 | 4.33 | 0.086 | 0.61 |
6 | 2.50 | 0.306 | 6.25 | 0.094 | 0.76 |
7 | 3.31 | 0.424 | 11.0 | 0.18 | 1.40 |
8 | 4.17 | 0.542 | 17.39 | 0.29 | 2.26 |
Σ | 18.05 | 2.47 | 48.09 | 0.856 | 6.39 |
试验表明,水中投加臭氧量与水中剩余臭氧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样剩余的底浓度臭氧量可继续对育苗池中的水质起着进一步的净化作用。而对育苗幼体无害。
2.3.1.2 对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的影响
水中氨氮是由 NH 4 + 和 NH 3 组成, NH 4 + 是无毒性,可被生物直接吸收,但 NH 3 具有毒性,使生物甚至死亡。亚硝酸盐对育苗幼体易产生毒害作用,是硝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硝盐酸是硝化作用的zui终产物,对育苗幼体无毒害,可被浮游植物直接吸收。根据试验表明,加大臭氧投加量,对氨氮具有较强降解作用,同时亚硝酸盐被全部氧化,但硝酸盐总体是在增加。表示水中硝化作用在正常进行,对育苗水体的水质改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3.1.3 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育苗水体中由于幼体的呼吸和排泄作用、残饵的沉积等,使水体中有机物不断积累溶解氧急剧下降,水质逐渐恶化,能否降解水体中有机物,与海水育苗成败关系密切。通过试验表明,臭氧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与水中 p H 有关, p H 越高,降解程度越大。由于育苗水体 p H 在 8.2~8.5 之间,处于 p H 偏高范围,有机物的降解速度较快。
2.3.2 臭氧杀灭海水中细菌的效果 .
臭氧杀灭海水中细菌的试验,是在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的海胆育苗中进行。试验中应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臭氧水处理机来净化和处理海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96 年 8 月 1 日~ 8 月 14 日,分别对臭氧前后水质和细菌数量进行检测,首先将海水水源经臭氧水处理机处理后的臭氧水直接进入海胆育苗池中,同时还将臭氧水放入大池,接种角刺藻,接种密度为 10 万个/ ml ,长势较好。一周后迅速繁殖到 100 — 200 万个/ ml ,培育水体良好,未被原生动物和杂藻等生物污染,培养成功后可以投喂海胆幼体。试验共进行三次,均证明臭氧水可将海水中的细菌几乎全部杀灭,达到育苗生产用水标准,回水再经处理后,*可以进行海胆育苗。结果如表 11 、表 12 。
表 11 8 月 14 日臭氧处理海水后各项指标分析
每小时处理水量 T/h | 氨态氮 ppb | 亚硝酸盐 ppb | P H | 细菌数 个 /h | 杀灭率 % | 备注 |
5 | 91 | 0.75 | 8.24 | 0 | 100 | 在海水中添加氨态氮 |
空白 | 98 | 3.08 | 8.22 | 1800 | |
表 12 在 5T/h 条件下杀灭细菌效果比较
项目 | 细菌含量 个 /ml | 灭杀率 % | 处理后细菌含量 个 /ml | 氨氮 ppb |
冬季正常海水 | 300 | | | 10-30 |
回收海水 | 6000 | 99.8 | 20 | 50-100 |
夏季正常海水 | ( 1-2 )千 | 100 | 0 | 10-20 |
夏季添加氨氮海水 | ( 1-2 )千 | 100 | 0 | 100 |
接种细菌海水 | ( 1-2 )万 | 99.8 | 30 | 10-20 |
2.4 鱼,虾、藻,贝育苗臭氧应用技术的研究
2.4.1 臭氧技术在罗氏沼虾育苗中的应用
罗氏沼虾是一种适于在淡水中生长的优良的品种。为了能在内陆水域和远离海域地区开展罗氏沼虾养殖,必需提高育苗技术,繁育更多的虾苗,尤其在无海水水源,又需要循环再利用的地区,提高单位水体育苗量至关重要。本项技
应用试验共分三个组,每个组有 3 个试验池,*组,每 2 天用臭氧处理机处理一次,第二组每 5 天处理一次,第三组每 10 天处理一次。每组三个试验池分别投入 5 ppm 、 l0 ppm 、 15 ppm 浓度的光合细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换水,不施加任何药物,每 2 天吸污一次,同时对水质指标进行全面监测。每天观察虾苗活力、发育 5 天的虾苗测定体长体重 。该试验水泵流量为 5 m 3 /小时,氧气流量为 0.25-0.3 m 3 / h ,臭氧投放量为 1.5-2 g / m 3 ( 水体 ) 。
试验结果表明,每 5 ~ 7 天用臭氧水处理一次育苗用水,并结合投放 l0ppm 浓度光合细菌为*组合方式。其虾苗生长速度快,出苗率较其它组合高出 10---14.2 %,且节约成本。具体见表 13 。
表 13 育苗池出苗率统计
池号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出苗量(万尾) | 18.4 | 19.2 | 18.7 | 19.3 | 20.6 | 19.2 | 18.2 | 18.8 | 17.6 |
出苗率( % ) | 78.4 | 79.3 | 78.2 | 79.8 | 84.6 | 83.7 | 70.4 | 73.7 | 75.5 |
本试验在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是成功的,臭氧是一种理想的杀菌消毒剂、水质净化剂,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尤其在内陆无海水源地区可以进行育苗,
2.4.2 臭氧水培育单细胞藻类的应用以发展内陆地区的罗氏渔虾养殖业的发展。
单细胞藻类的培育是育苗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即先用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对水体进行消毒,然后用*中和过量的氯,再经长时间曝气后才能应用于藻类的接种和培养。由于前期水处理时间过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上的应用。
本试验在江苏省射阳县阜宁育苗场进行,试验用三角褐指藻由青岛海洋所提供,试验温度 9.4--10.5 ℃,盐度为 19 . 4---22.0 % o ,对照组使用三级沉淀的水,经次氯酸钠处理,再用*中和和曝气后应目前一般进行三级培养,基本采用化学消毒法,用。试验组也取三级沉淀的水,用臭氧处理机进行处理,臭氧投加量为 1 g / m 3 ,处理后的用水洁净透明、无菌、无藻、无原生动物。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用水进入单细胞培养池内,然后接藻种,投入营养盐和定时搅拌。生长密度对比见表 14 。
表 14 三角褐指澡生长密度对比(万个 /ml )
间隔时间小时 试验分组 | 0 | 24 | 4 | 68 |
1 号试验组 | 98 | 150 | 210 | 230 |
2 号试验组 | 110 | 150 | 200 | 230 |
3 号试验组 | 110 | 154 | 240 | 250 |
4 号试验组 | 100 | 140 | 180 | 190 |
表 15 试验与对照组生长速度表
时间 H 项目 | t(0) 0 | t(2) 24 | t(3) 48 | t(4) 68 |
试验组 X 1 ( K ) | 106 | 151 | 217 | 237 |
对照组 X 0 ( K ) | 100 | 140 | 180 | 190 |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 10 — 20 o C 的条件下,臭氧投加量在 1g/m 3 时,就可以达到消毒净化的结果,处理后的水放置 1 小时后即可使用。处理后的水中残余臭氧具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也可消毒各种工具,使用简便有效。培养出的单细胞藻类纯净,并节约大量的化学药品。节省能源、劳力、质金,在培养生物铒料上使用前景广阔。
2.4.3 臭氧水对贝类的净化的应用试验
在贝类人工育苗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国贝类生产呈迅速上升趋势,贝类养殖产量在水产品比重中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受海域污染的严重影响,尤其是渤海沿岸,使贝类的品质受到严重威胁。有些品种严禁国内销售,多数品种也不能出口,贝类养殖生产处于较为困难、艰苦的阶段,而其中zui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体的污染和水质净化问题。利用臭氧处理技术来净化水质,进行贝类的净化试验改良贝类品质,可以使贝类达到卫生指标。
试验以毛蚶、四角蛤蜊为主要品种,样本取自塘沽沿海,先根据“食品卫生检验的规定”对样本进行本底测定。然后放入人工海水,通入臭氧,每 6 小时一次,每次 20 分钟,臭氧投加量为 1g / m 3 , 24 小时后测定水质及卫生指标。试验以不加臭氧的海水作为对照组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毛蚶、四角蛤蜊经臭氧处理后,其体内和环境中卫生指标和水化学指标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臭氧对贝类的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粪大肠菌群更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净化作用显著,井水质增氧效果明显,降解氨氮作用强,毛蚶和四角蛤蜊的活力增强,在 24 小时内死亡率降低。试验证明了在使用臭氧处理水对贝类净化的情况下,被污染的贝类可加快体内污物的排除,伴随呼吸作用的进行,体内有毒物质不断排出体外,排出体外的毒性物质又被臭氧氧化。贝类此时不断吸收环境中的新鲜水体,不断冲洗自己体内消化系统,及时排除,zui终使贝类达到新鲜洁净水平,达到食用标准。
2.4.4 臭氧水对斑点叉尾鱼人工繁殖的应用
魔点叉尾鱼是美国淡水水域和集约化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我国自 1984 年引进后,已成为具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品种。其苗种来源主要依靠人工繁殖。由于胚胎发育阶段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收集的卵块进行人工孵化时要有洁净的高溶解氧 (6 m/l) 水体。一般孵化方法,均采用不断保持水体流动交换,以达高溶氧要求。为保证受精卵和胚胎不受细菌、霉菌的侵害,孵化期间必须经常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整个孵化过程要消耗大量药物、劳力以及能源。为此,我们使用一般池塘水经臭氧处理后,对斑点叉尾鱼受精卵进行孵化试验,并对幼苗进行生长培育试验取得满意结果。
受精卵取自蓟县水产育苗场,取亲鱼产后 12 小时的受精卵 60 克,均分成三块。设三个试验组,将卵分别放入不同臭氧条件处理的水族箱中,并以蓟县育苗场的一般孵化方法可同步对照。经 8 天孵化、破膜,计算孵化率。结果见表 16 。
表 16 臭氧对池塘水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斑点叉尾鱼回受精卵的孵化率的影响
组别 | 不同水处理条件 | 卵块重(克) | 卵化率( % ) | 备注 |
试验 1 组 | 用臭氧只处理一次后,只冲气,不换水 | 21.4 | 75.6 | |
试验 2 组 | 每天通臭氧两次,每次 10 分钟 | 19.5 | 99.4 | |
试验 3 组 | 每天全部换经臭氧处理过的池塘水 | 19.1 | 99.6 | |
空白 对照组 | 流水,每天用 65mg/l 孔雀石绿杀菌两次,中间加一次 20mg/l 的*杀菌 | | 98 | 蓟县水产育苗场的结果 |
试验结果表明,用臭氧水进行孵化,可以不用消毒剂和抗生素,不用流水,只要每天按时通臭氧或更换用臭氧处理过的水,其孵化效果与一般流水药溶处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相同。
幼苗破膜开始摄食后,继续用臭氧水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换 1 / 4 臭氧水,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重明显。在 15 天的培育期间,其体重增长为对照组的 1.42~1.78 倍,见表 17 。
表 17 斑点叉尾鱼幼苗体重增长率和成活率
测定项目 组别 | 15 天后体重增长率 % | 15 天后幼苗成活率 % |
试验组 | 57.7 | 96.7 |
空白组 | 32.5 | 73.3 |
在不换水的条件下,幼苗很快发生了鱼病,眼部粘细菌感染,将其 1 / 2 鱼放入臭氧水中, 10 %,而另 1 / 2 鱼保持原有环境 ( 不用臭氧水 ) ,则死亡率为 35 %。
2.5 臭氧对鱼体生长速度作用效果的试验则死亡率
水产养殖和海淡水育苗用水经臭氧处理后,不但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对水中生物的生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了探索臭氧对鱼体生长速度作用影响,用罗非鱼和红鲫鱼分别就臭氧对亚硝酸盐消除,臭氧对鱼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试验,对臭氧促进鱼体生长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2.5.1 臭氧消除亚硝酸盐对生长的抑制试验
2.5.1.1 方法
试验用红鲫鱼,取自宁河换新鱼种场,共计 160 尾,分成四组,每组 40 尾。分别放入水体为 0.2m 3 的 4 个水族箱中, 1 # 每天用臭氧水处理机处理,臭氧量为 3g /小时, I 每天投加二次,每次 20 分钟,亚硝酸盐浓度保持在 0.068 ~ 0.77 mg / l 之间。 2 # ~ 4 # 亚硝酸浓度分别在 2.0 、 4.0 、 6.0 mg / l ,不用臭氧水, 4 个水族箱每天充气 2 次,每周换水 2 次,每次换水 1 / 3 。每天喂人工饲料 3 次,每次 5 — 8 克, 20 天后鱼体称重。
5.1.2 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 1 # 红鲫鱼体净重量远远高于其它组。区别在于 1# 每天通入两次浓度为 0.5 g / m 3 的臭氧,使亚硝酸盐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为了确定增重与亚硝盐浓度关系,除 1 # 充臭氧水, 2--4 # 停止加入亚硝酸盐,经过 20 天饲养,结果见表 18 ,表 19 ,图 7 。
表 18 冲入臭氧组与未冲臭氧组鱼体重量对比结果
称重 | 1# | 2# | 3# | 4# |
试验前鱼的体重( g ) Σ X X | 203.15 | 195.0 | 200.80 | 202.70 |
5.08 | 4.88 | 5.02 | 5.07 | |
试验结束时鱼的体重( g ) Σ X X | 351.30 | 245.75 | 247.0 | 245.10 |
8.78 | 6.14 | 6.18 | 6.13 | |
净增重( g ) Σ X X | 148.15 | 50.75 | 46.20 | 42.40 |
3.70 | 1.26 | 1.16 | 1.06 |
表 19 鱼体增重速度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关系
序号 | 1# | 2# | 3# | 4# |
试验前红鲫鱼平均体重( g ) | 8.78 | 6.14 | 6.18 | 6.13 |
试验后红鲫鱼平均体重( g ) | 10.13 | 7.10 | 6.80 | 7.01 |
净增重量( g ) | 1.35 | 0.96 | 0.63 | 0.88 |
平均日增重( g ) | 6.73 × 10 -3 | 4.82 × 10 -2 | 3.31 × 10 -2 | 4.42 × 10 -2 |
平均亚硝酸根离子浓度( mg/l ) | 0.7633 | 2.523 | 3.754 | 2.736 |
经计算红鲫鱼日增重与亚硝酸盐浓度的相关系数为 -0.9979 ,经 t 检验得到 t>>t 0.001 , P<0.001 ,二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5.2 臭氧对鱼类肠道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臭氧对细菌、霉菌和病毒具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其作用机制为:作用于细胞膜导致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物质外流。作用于细胞活动必需的酶,使其活性丧失。破坏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因此,臭氧在水中作用,改变了细菌等微生态群落组成,但臭氧是否也可以改变鱼体内肠道微生态环境,间接影响鱼类消化及其它功能,如肠道细菌分泌的*可以帮助消化,为此研究了臭氧对鱼肠道细菌总数细菌*活性影响的试验。
2.5.2.1 方法
试验用罗非鱼苗,取自本所淡水站越冬池。将鱼肠分为前中后三段,每段刮取肠壁上一些物质和肠中食物,分别进行细菌总数和细菌淀粉海活性的测定。
2.5.2.2 试验结果
在鱼肠内,前、中肠壁上细菌总数影响很大,细菌总数降低 7 — 16 倍,后肠也有所下降。其结果与水中细菌总数下降幅度相似。说明臭氧水也会影响鱼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同时表明由细菌分泌的*活性也有较大改变。说明经臭氧处理后,肠壁上细菌总数明显降低,但细菌*活力显著升高,而食糜中细菌的*活力没有显著变化。*活力升幅zui大的为前肠,而后肠zui小。
2.5.3 分析和讨论
2.5.3.1 臭氧解除了亚硝酸离子对鱼体生长速度的抑制作用
试验表明,臭氧可大幅降解亚硝酸离子,亚硝酸离子是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它的超量存在,使鱼体内高铁血红蛋白 (MHB) 随 N0 2 - 升高而呈指数形式增加,从而降低了血红蛋白 (HB) 在鱼体内输送氧的能力,使鱼呼吸频率加快,体能消耗增大。经臭氧作用后,水体中溶解氧大幅提高,硝化作用增强,中间产物的 NO 2 - 向无毒的 NO 3 - 发展,从而消除了 NO 2 - 对鱼体生长抑制,鱼体生长速度也就必然提高。
2.5.3.2 臭氧对肠道细菌总数的影响
鱼类肠道内的细菌、肠粘膜、食糜、消化液一起构成肠道微生态环境。试验表明,臭氧处理后,前肠细菌大幅度减少,微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养分流失和宿主患病两方面解除了宿主生长的制约因素,另外中肠细菌减少也可降低被细菌消耗的养分。所有一切,都提高了宿主食物的利用率。
2.5.3.3 臭氧对肠道细菌*活性的影响
经臭氧处理后的水体,罗非鱼后肠细菌分泌*明显提高,表明一些有益的细菌成为肠道优势菌。细菌*对食物淀粉的消化比鱼体自身分泌的酶更*,这样两者分泌的酶的共同作用将食物更*地消化,增加了对淀粉、糖类的吸收,提高了罗非鱼对食物的利用率,促进了鱼体生长。
2.6 臭氧对治疗细菌性鱼病的试验
细菌性鱼病在整个鱼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低,往往造成养鱼的重大经济损失。以往的试验都证明了利用臭氧处理后的臭氧水具有强烈的杀灭细菌,降解有机物,改善水质提高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等特性。为此,应用臭氧水进行了治疗细菌性鱼病的试验。
2.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病鱼, 1. 来自蓟县水广技术推广站育苗场,为斑点叉励回腐烂病,当时病鱼的症状为体长 18 cm 一 28 cm ,尾鳍胸鳍腐烂,鳍条腐烂,鳍条骨外露,体表部分溃烂。光学显微镜检查病灶,有大量杆状细菌 (+++) ,无其它类型病原产生。 2. 来自东丽区赤土镇的鲤鱼赤皮病,主要症状为:体长 14 cm-20 cm ,具有典型鲤鱼赤皮病症状,光学显微镜检查病灶处,有大量细菌产生 (+++) ,无其它类型病原。
试验设计为两组,即用臭氧的试验组和不用臭氧的对照组。臭氧试验组的水中臭氧浓度为 (0.1 — 0.3) mg/l 。试验期间不换水,全部充气,避免因缺氧而引起鱼的死亡,同时保持正常的溶解氧水平。发现病鱼死亡时,立即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以排除因缺氧而死亡的原因,每隔一天测定一次化学指标,试验结束时,计算死亡率,以确定治疗效果。
2.6.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用臭氧的试验组斑点叉尾鱼病鱼全部*,无死亡,而对照组死亡率为 83.3 %。鲤鱼赤咖试验组病鱼死亡率为 25 %,对照组为 87.5 %,对照组病鱼症状加重,病灶创面增大,活动无力zui后,导致死亡。乙:以上试验证明了臭氧对治疗细菌性鱼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水产养殖生产在鱼病防治上·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具体见表 20 。质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物量和细菌总数都大幅度下菌总数由 1.3*10 7 个/ ml 下降为 25 个/ ml 。浮游植物由 25029 万 /l ,下降为 46.35 万个 /l ,浮游植物生物量由 42.63 mg / l 下降为 0.23 mg/l 。说明水体中上述指标的水质已达洁净程度,无疑对鱼病治疗和鱼体恢复起着很大作用。利用臭氧的试验组的亚硝酸盐始终来测出,这样也解除了亚硝酸盐对病鱼的毒害作用,也是病鱼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臭氧技术在水产品加工业的应用
3.1 概述
臭氧在食品行业应用已有百余年历史, 1904 年就有利用臭氧保存牛奶、肉制品、奶酪、蛋白等食品的报道。 1909 年法国德波涅冷冻厂正式使用臭氧对冷却肉表面杀菌,取得了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的效果。 1928 年英国人在天津建立“合记蛋厂”,其打蛋车间就利用臭氧消毒。二次世界大战后,臭氧在食品行业应用技术与设备发展很快,欧洲国家发展了用于远洋运输船舶食品冷藏消毒、防霉保鲜的臭氧发生器。我国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发出用于食品加工车间杀菌净化、防霉保鲜的“开放式”臭氧发生器,使食品加工出口企业车间净化条件得到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臭氧在水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早有报道, 1929 年 Violle 总结,水的预臭氧化是贝类净化的合适方式。 1936 年 Shalmon and Le Gall 研究发现,应用臭氧化冰、水可延长鱼类的保鲜期。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对臭氧在鱼、贝类储存保鲜方面的应用有较多的报道,应用臭氧对水产品保鲜净化有着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水产品卫生指标的要求,在我国一些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开始应用臭氧进行净化消毒。例如青岛冷藏厂、旅顺德昌水产品加工厂、烟台外贸冷藏二厂等食品加工企业,成功的应用臭氧对加工车间及生产用水进行处理,保证了出口产品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997 年,在美国发生了一件具有“臭氧发展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美国食品与医药管理局 (FDA) 放弃了对食品加工使用臭氧的限制政策,承认臭氧应用于食品过程符合 (FDA)( 通用安全标准 ) 要求。此事件确定了臭氧在食品加工业的新兴地位,可以预见臭氧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
3.2 臭氧在水产食品加工的应用
水产品加工同其他食品加工一样,从原料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卫生标准,否则产品质量则无法得到保证。在水产品加工中,应用臭氧消毒技术,则有可能使产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2.1 生产用水的杀菌净化
水产品加工生产需要大量的洁净水,这是生产成本中一项较大的开支。目前,由于工、农业从原料的采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卫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水产加工厂家的水源达不到卫生指标,.而使用其他的消毒方法又存在有害残留,符合出口标准。因此一些水产品加工企业,使用臭氧消毒技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青岛冷藏厂是食品出口企业,利用海水加工水产品。由于地处市区海边水源受到污染,对水产品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994 年建成海水臭氧处理站,应用清华大学生产的 500 g/h 臭氧发生器处理 200 m 3 / h ,取得良好效果,见表 21 。
由于该厂有效的解决加工用水的污染问题,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现已通过 ISO 一 9002 认证。
大连德昌水产养殖公司,是地处旅顺水师营镇的乡镇水产加工出口企业,其主要产品大园颌针鱼片全部出口日本。由于该厂周围的菜地使用大量农家肥,地下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日方客户对产品进行检验,
细菌数超标并发现*,在 97 年初电传该厂对产品质量提出异议。为此, 97 年 5 月由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作,为该厂建成臭氧水处理系统,使加工用水得到了净化。经臭氧处理后水中的细菌杀灭率为 99.9% 以上,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了保证。同时,旅顺一带的小型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保证自己的产品也能达到出口标准,纷纷带料来该厂加工。
《世界科技译报》 1995 年 5 月 24 日报道了臭氧具有愈合伤口的功效,这一点在旅顺德昌水产品加工厂得到证实。在生产中,操作工的手经常会被鱼刺破或被划伤,受伤后很快化脓,久不愈合。在使用臭氧水加工后,操作工普遍反应,受伤后伤口不化脓容易愈合,因此很受操作工的欢迎。
烟台外贸冷藏二厂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其加工用水为自采地下水。由于水环境污染严重,*采用次氯酸纳对加工用水进行消毒,使加产品工品质量受到影响。 1997 年由清华大学设计安装一套 THW — 500 型臭氧水处理系统,两年多来系统运行正常,水质一直保持洁净状态,保证了加工的水产品质量,受到上级商检、防疫部门的好评。在运转中的水质测试结果,见表 22 。
3.3 臭氧化水在鱼贝储存和净化中应用
3.3.1 国外有很多质料报道了臭氧在鱼、虾、贝净化与储存的研究和应用实例。 1936 年 Salon and Le Gall 研究发现储存在臭氧化冰中的新鲜鱼类 12 ~ 16 天后仍可食用,而储存在 ( 次氯酸 ) 消毒了的冰中的鱼类 12 天后,很可能 8 天后,即不宜食用。他们还发现,新鲜的鱼类置于臭氧处理的冰中,其储存时间几乎延长 2 倍。一般认为臭氧在 0 O C 相当稳定,不易自然分解。含有臭氧的冰在融化时,冰水混合物中会有臭氧存在,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延长了鱼的保鲜期。
在 1963 年至 1979 年的一系列文章中, Fauvel 分别研究了氯气和臭氧对沾有大肠杆菌的贻贝和蛤子的降解污染效果,发现冷藏多次后,肌肉和瓣状间液体大肠杆菌下降数都高于氯气。 Fauvel 1977 研究了所需臭氧的估算,水含 2000 ~ 5000E.coli / l 投加臭氧量为 1.5 ~ 2.10 g / m 3 。 Chen 等, (1987) 研究了臭氧作用于含有 9 个菌种 ( 包括大肠杆菌、假单包菌属、绿脓杆菌和伤* ) 的小虾。在初期试验中,冲洗 1 小时的虾肉加入 2 %含 5.2 mg / 1 臭氧的盐液后,大肠菌减少 98.5 %。进一步研究表明,盐溶液臭氧化比含有机复合物的水更有效,肌肉臭氧化后未发现变质 (Chen 1992) 。
3.3.2 天津地处渤海西岸滩涂广阔盛产贝类,近年来由于渤海污染,贝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于 1998 ~ 1999 两年间对四角蛤蜊和毛蚶,分别用臭氧净化海水和普通海水进行净化对比试验。经 24 小时暂养后,试验组贝肉中的细菌总数、粪大肠菌数分别是对照组的 1 / 200 和 1 / 10 ,贝肉中粪大肠菌数由本底值的 9300 个/千克降低到 <300 个/千克,可以看出应用臭氧使贝类得到了明显净化。
3.4 气相臭氧的应用
气相臭氧作为高效、广谱、无残余污染的气体消毒剂,比食品行业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 ( 福尔马林 ) 、二氧化硫 ( 硫磺熏蒸 ) 等相比,其效果具有特殊的*性。臭氧会自行分
解成氧气而不产生残余污染,消毒后不需要通风换气。
臭氧与紫外线照射杀菌相比较,具有扩散性好、浓度均匀、*等特点,而紫外线对不能照射的地方无杀菌效果。在相对湿度 60% 以上时,紫外线杀菌效果急剧下降, 80% 湿度以上时反可诱使细菌复活。一般的情况下,水产品加工车间及冷藏库内的湿度都比较大,而使用臭氧则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对食品加工行业 80% 一 90 %高湿度环境特别适合。
3.4.1 冷库消毒,冷库的生物污染源主要是霉菌,因其在低温条件下存活对消毒剂有较强的耐受力。甘肃生物科研所和兰州大学合作,对兰州地区冷库的青霉菌作消毒剂筛选试验,在甲醛、过氧乙酸、仓尔油和臭氧消毒效果对比中优选出臭氧。在臭氧 12ppm 作用下 3 — 4 小时,包括抵抗力*的未萌动孢子皆被杀死。
冷库除味应用臭氧效果*,短时间内即可奏效。广州 1 黄埔冷冻厂用臭氧去除鱼变质臭味,一小时即完成。成都一家冷库用臭氧去除鱼库的腥臭味后储藏冰淇淋质量很好,其它消毒剂则达不到要求。
3.4.2 食品加工车间的杀菌净化,速冻食品,水产品加工及包装车间,都有比较高的卫生要求,生产车间的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极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的加工车间大都采用紫外灯消毒,由于紫外法杀菌存在的缺点,加工品的微生物指标都很难控制,在夏季尤为严重。臭氧用于加工车间消毒效果很好,一般使用 0.5-1.0 ppm 即可达到 80% 以上的杀菌率,并可有效的去除车间异味。
原天津外贸冰冻厂,加工海产品,肠衣等气味严重的车间,都使用臭氧除味非常有效,每天开机 1 小时,细菌杀灭率达到 91 。 3% ,产品合格率大幅度提高。
烟台外贸冷藏二厂多年来在加工。包装车间及更衣室使用了臭氧消毒,保证了车间的卫生条件,提高了加工水产品质量,其细菌检测结果见表 23 。
3.4.3 使用臭氧对工作服和加工器具消毒,非常有效简便易行。尤其是对工作服消毒,不会产生棉布因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后产生的使工作服由白变黄,纤维受到破坏而脱落的现象。不但消毒*,而且还会延长使用寿命。
4 臭氧在水产业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我国水产行业大多数人对应用臭氧还比较陌生,人们除了关心应用效果外,还存在着臭氧对人及对加工的食品是否有不利影响的疑虑。
4.1 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臭氧对人的影响在消毒剂中是较小的。由于它的特性在较高的浓度下 2-4 ppm 接触 45min ,会引起强烈咳嗽,当离开臭氧回到自然环境中症状很快消失。 Grisword 等根据臭氧对肺功能毒性试验结果,提出 1.5-2.0ppm 为臭氧允许浓度的上限。有研究表明,臭氧即无诱变性也不致癌。同任何消毒剂一样,臭氧对动物与人也会造成一定的生理反应甚至损害,但比常用的消毒剂要小的多,防护也容易的多。至今世界上无一例臭氧中毒事件。
各国科学界对臭氧产生的生理损害作用进行了*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见表 24 ,以保证应用人员的健康。
4.2 臭氧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中残余臭氧的存在对多种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R.W. 沃德对剩余 2 的水生生物的影响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与评述,不动物种耐受臭氧能力各异。红?对臭氧返回应敏感,蟹虾则对臭氧有较强的耐受力。在一般情况下,在臭氧投加 15 分钟后剩余臭氧浓度即可降低到 0.01mg/l 以下。在养殖与育苗水体中,一般情况下臭氧投加量在每立方水体 1-2g 时,水中残余臭氧含量极微。因此,在我们进行的各种养殖与育苗试验和生产中应用臭氧,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在臭氧应用中合理控制臭氧投加量,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4.3 臭氧对物品和食品的影响
4.3.1 臭氧对物品有一定的氧化作用,他对橡胶类的腐蚀性较大,长时间接触会变硬变脆甚至开裂,而作用于塑料则无明显变化。臭氧长时间作用于铜可使其表面变成绿色,作用于不锈钢,镀?材料与塑料表面色泽均无变化。多年来在生产上应用实践证明,应用臭氧的加工车间,冷库均未发现设备装置受损的明显情况。
4.3.2 臭氧是强氧化剂,一般认为臭氧直接接触多脂肪食品如:鱼,肉等会造成氧化。但是,目前水产品在冷库中储藏一般都是良好的包装,而且在冷库中应用臭氧浓度较低,因此不会对质量造成影响。
1999 年 5 月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在旅顺,利用含有 0.05-0.09ppm 的臭氧水冲洗加工的鱼片,并用臭氧水装盘冻结,经与对照比较无任何差异及不良影响。
• 结语
5.1 臭氧在水产业的海,淡水养殖和育苗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只在其中的部分领域某些方面的试验和应用,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看出,臭氧若在水产业的各个领域广泛的推广应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对建立高效水产养殖和育苗将昌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议应进一步开展和深入进行臭氧在水产业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在水产生产中全面的科学的应用臭氧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5.2 应用臭氧对养殖,育苗水体进行处理,是一个很有发展优势的水处理方法。在生产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水质污染问题,而应用臭氧对水进行处理后无任何残留及毒副作用,臭氧是世界上zui洁净的消毒净化剂。建议有关部门进行组织,在水产业广泛推广应用臭氧技术,是对发展健康、高产、高效渔业的—个有力的促进。
5.3 臭氧在水产加工中的应用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科学的利用臭氧会大幅度提高水产加工晶的质量能否广泛应用臭氧技术,是我国水产加工业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环节。利用臭氧进行鱼类的暂养和贝类的净化,是目前提高鲜活水产品质量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因此,在水产品加工领域广泛宣传推广正用臭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深入研究适用于水产加工业的,经济耐用、性能*的设备,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5.4 臭氧发生器是臭氧水处理器的核心部件,在目前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使设备性能主一步提高功能进一步完善。要投入质金对新一代产品进行开发,在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上下工夫,是行批量生产尽快形成水产环境设备产业,为工厂化水产养殖和育苗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是发展健康、节水渔业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孙广明李汉忠李宝华,臭氧特性及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渔业现代化》, 2000.8
[2] 朱福庆等,利用臭氧处理水培育中华绒整蟹苗的试验,《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0.3
[3] 朱福庆冯守明等, 河蟹臭氧水育苗正交试验, 《 海洋科学》, 1999.7
[4] 孙广明等, 臭氧水处理原理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内陆水产》, 1998.4
[5] 王博君孙广明,内陆地区河蟹育苗水处理工艺,《淡水渔业》 .1998 . 28.5
[6] 王博君孙广明,臭氧在河蟹规模化育苗生产上的应用,《内陆水产》, 2000.2.25
[7] 冯守明等, QT —曙 20 型臭氧水处理系统在河蟹育苗生产中的应用试验报告,《天津水产》, 1999.4
[8] 李宝华孙广明王博君, 臭氧水对单胞藻的培育试验,《内陆水产》, 1999.8
[9] 李宝华张素青叶红梅,臭氧对海水育苗中水质理化指标的影响,《现代渔业信息》, 1999.5
[10] 陈惠彬等,臭氧、光合细菌综合生物效应对提高工业化罗氏沼虾育苗的应用,《现代渔业信息》, 1997.12 [11] 孙广明李宝华李汉忠,臭氧技术及在水产品加工业的应用,《 2000 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海洋出版社, 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