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筑牢提升入湖水质基础洱海打响治污攻坚战

2015/6/12 11:30:51
54463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编辑:筱阳
关键词: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洱海
导读:洱海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近郊湖泊保护的典范,环湖截污、封湖禁渔、底泥疏浚,无不动真碰硬。
  【中国环保在线 地方新闻】洱海治理是近年来我国城市近郊湖泊保护的典范,环湖截污、封湖禁渔、底泥疏浚,无不动真碰硬。

  
  筑牢提升入湖水质基础 洱海打响治污攻坚战
  
  洱海,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属澜沧江水系,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容量29.59亿立方米,流域辖大理、洱源两县(市)16个乡镇,流域总人口83.74万人。“美丽洱海,幸福大理;保护母亲湖,从你我做起。”这样的标识牌在洱海畔的环海路上随处可见。苍山叠翠,洱海清澈。2014年,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余5个月为Ⅲ类标准。
  
  这样的美景来之不易。洱海曾因种植养殖业和城市化步伐加快等导致两次严重的蓝藻危机,局部水质一度下降到Ⅴ类。为拯救母亲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益做法,逐步恢复洱海水质,全力留住“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既要管理,也要维护
  
  洱海过去分属大理、洱源两市县,为理顺管理体制,整个洱海归由大理市统一负责管理。同时,大理州政府与大理市、洱源县和州级9个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从州到村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单位领导干部要缴纳洱海保护治理个人风险抵押金,实行“一票否决制”,进行严格考核奖惩问责。
  
  大理州政府制定了《洱海流域污水、垃圾和畜禽粪便收集处理监管及奖补办法(试行)》,对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实行定补,相关费用按州30%、市70%和州40%、县60%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每年由县市申报并经相关部门核定后,由州财政按比例预下达70%的定补资金,以切实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污染物的收集率、处理率、达标排放率。目前,洱海流域共聘请河道管理员(环保协管员)、滩地协管员及洱海水面保洁员422名,农村垃圾收集员944名,基本做到村组垃圾收集进垃圾中转站,再从中转站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州财政为此每年补助经费约250万元。
  
  为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大理州先后制定了多项办法,将资金争取、项目推进、环保设施运行、治理目标等纳入责任考核,明确考核评分标准和相关验收办法。近年来,累计列入绩效评价资金13.6亿元,占总投入资金的85%。
  
  2013年以来,随着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洱海植被、渔业资源等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净化功能得到加强。据监测,局部湖湾水质明显比往年同期提高一个等级,洱海生态系统开始转向良性发展,环湖湿地净化水质作用明显。
  
  2015年,大理州财政继续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洱海保护政府与社会共管共治、互利双赢。
  
  找准支点撬动全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流域人口不断增长,造纸、化肥等企业开始兴盛,网箱养鱼和机动船迅猛发展,使洱海水污染日益严重。1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次大面积暴发蓝藻,水环境与生态功能遭受巨大威胁。特别是2003年7月—9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低,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
  
  这段曾让洱海蒙羞的历史,令大理人民刻骨铭心、扼腕痛惜。
  
  大理州洱海流域保护局局长段彪说,面对严重的水污染,大理州果断出击,在缺乏治理经验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总体上说,截至目前,洱海经历了一个由贫营养湖泊到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化过程,洱海保护也经历了“一湖之治”、“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3个重要阶段。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会议暨洱海保护工作会议以来,大理州把洱海保护治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支持下,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明确责任、常抓不懈,全民参与、立法保护,先后实施了“双取消”(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渔船)、“三退三还”(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三禁”(禁磷、禁白、禁牧)、“六大工程”(环洱海生态恢复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及截污工程、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入湖河道和村落垃圾处理综合整治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流域环境管理工程)、“百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了解,洱海流域辖大理、洱源两县(市)16个乡镇、167个行政村,流域总人口83.74万人。在推进洱海保护治理进程中,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直是控源减污中大的难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大理州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撬动洱海全流域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局。
  
  当前,大理市正在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模式,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色植保防控等技术,力争使6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区域内氮肥、磷肥、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有效减少农田富余氮、磷流入洱海。
  
  全力提升入海河流水质
  
  “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正在洱源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一场“治水战役”正在有序推进。
  
  ——抓河道治理,25条入湖河流的整治责任,落实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沟渠;全面打捞河道垃圾漂浮物,让河流及两侧50米范围内无垃圾、无粪堆、无厕所、无拥堵;开展河道大排查,减少河道沿岸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雨季前水环境综合治理。
  
  ——抓垃圾收集清运。洱海流域6镇(乡)环境卫生垃圾清运综合大整治,做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完善“政府补助、农户缴费、袋装收集、定时清运”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促进垃圾清运运行;加快牛街上站等4座垃圾中转站建设,确保6月底全县6座垃圾中转站全面正常运行。
  
  ——抓污水收集处理。加快2014年度18个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扫尾,启动2015年度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加强对已建成的县城污水处理厂、5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7个村落污水处理收集系统运行状况、处理效果的监管和巡查;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确保境内河流充分进入已建成湿地、原有水库等天然湿地系统。
  
  ——抓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依托顺丰有机肥厂建成的生产线,制定完善收集补助措施和标准、考核管理办法。加强10座太阳能中温沼气站的运行维护,加快右所、凤羽畜禽粪便收集站点建设。
  
  ——抓“泡田水”漫灌处理。洱海流域6镇(乡)积极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生产耕作方式,科学调控农业灌溉用水;各镇(乡)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水管员,杜绝“泡田水”直接排入河道。
  
  ——抓环境执法。县环保执法治安大队和6镇(乡)执法中队加大了巡查检查力度,特别是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
  
  (本文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环境报、云南日报)

热门评论

上一篇:“两山经验”绿色发展 多彩贵州谋篇生态华章

下一篇: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 五水共治添彩“两美浙江”

相关新闻